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
摄大乘论序 陈朝 · 释慧恺
 出处:全陈文卷十八
夫至道弘旷,无思不洽,大悲平等,诱进靡穷,德被含生,理非偏漏。
但迷涂易久,沦惑难息,若先谈出世,则疑性莫启,故设教立方,各随性欲。
唐虞之前,图牒简少,姬周已后,经诰弘多,虽复制礼作训,并导之以俗法,而真假妙趣,尚冥然未睹,故迹隐葱岭以西,教秘沧海之外。
自汉室受命,方稍东渐,爰及晋朝,斯风乃盛,梁有天下,弥具兴隆,历千祀其将半,涉七代而迄今,法兰导清源于前,童寿振芳尘于后,安睿骋壮思以发义端,生肇擅玄言以释幽致,虽并策分镳,同澜比派,而深浅竞驰,昭晦相杂。
自兹以降,笃好逾广,莫不异轨同奔,传相祖习,而去取随情,开抑殊轸。
慧恺志惭负橐,勤愧聚萤,谬得齿迹学徒,禀承训义,游寓讲肆,多历年所,名师胜友,备得咨询,但综涉疏浅,钻仰无术,寻波讨源,多所未悟,此盖虑穷于文字,思迷于弘旨,明发兴嗟,负心非一,每欲顺风问道,而未知厥路。
三藏法师,是优禅尼国婆罗门种,姓颇罗堕,名拘罗那他,此土翻译,称曰亲依,识鉴渊旷,风表俊越,天才高桀,神辩闲纵,道气逸群,德音迈俗,少游诸国,历事众师,先习外典,洽通书奥,苞四韦于怀抱,吞六论于胸衿,学穷三藏,贯练五部,研究大乘,备尽深极;
法师既博综坟籍,妙达幽微,每欲振玄宗于他域,启法门于未悟,以身许道,无惮远游,跨万里犹比邻,越四海如咫尺,以梁太清二年方届建业,仍值梁季混淆,横流荐及,法师因此,避地东西,遂使大法拥而不畅,未至九江,及游五岭,凡所翻译,卷轴未多,后适闽越,敷说不少。
法师每怀慷慨,所叹知音者希,故伯牙绝弦,卞和璧,良由妙旨之典难辩,盈尺之珍罕别。
法师游方既久,欲旋返旧国,经途所互,遂达番禺
仪同三司广州刺史阳山郡公欧阳頠,睿表岳灵,德洞河府,经文纬武,匡道佐时,康流民于百越,建正法于五岭,钦法师之高行,慕大士之胜轨,奉请为菩萨戒师,恭承尽弟子礼。
昔尝受业,已少涤沈蔽,服膺未久,便致暌违,今重奉值,倍怀蹈舞,复欲餐和禀德,访道陈疑,虽殷勤三请,而不蒙允遂,恍然失图,心魂靡托。
衡州刺史阳山世子欧阳纥,风业峻整,威武贞拔,该阅文史,深达治要,崇澜内湛,清辉外溢,饮贤味道,笃信爱奇,躬为请主,兼申礼事。
法师乃欣然受请,许为翻译。
制旨寺主慧智法师,戒行清白,道气宏壮,志业闲赡,触途必举,匡济不穷,轮奂靡息。
征南长史袁敬,德履冲明,志托夷远,徽猷清简,冰齐质,弼谐蕃正,民誉早闻,兼深重佛法,崇情至理,黑白二贤,为经始檀越,辰次昭阳,岁维协洽,月吕姑洗,神纪句芒,于广州制旨寺便就翻译。
法师既妙解声论,善识方言,词有隐而必彰,义无微而不畅,席间函丈,终朝靡息,笔受,随出随书,一章一句,备尽研核,释义若竟,方乃著文。
然翻译之事殊难,不可存于华绮,若一字参差,则理趣胡越,乃可令质而得义,不可使文而失旨,故今所翻,文质相半,与僧忍等同共禀学,夙夜匪懈,无弃寸阴,即以其年树檀之月,文义俱竟,本论三卷,释论十二卷,义疏八卷,合二十三卷,此论乃是大乘之宗极,正法之秘奥,妙义云兴,清词海溢,深固幽远,二乘由此迷坠,旷壮该含,十地之所宗学,如来灭后将千一百馀年,弥勒菩萨,投适时机,降灵俯接,忘己屈应,为阿僧伽法师,广释大乘中义,阿僧伽者,此言无著法师,得一会道,体二居宗,该玄鉴极,凝神物表,欲敷阐至理,故制造斯论,惟识微言,因兹得显,三性妙趣,由此而彰,冠冕彝伦,舟航有识,本论即无著法师之所造也。
法师次弟婆薮盘豆,此曰天亲,道亚生知,德备藏往,风格峻峙,神气爽发,禀厥兄之雅训,习大乘之弘旨。
无著法师所造诸论,词致渊理,玄趣难晓,将恐后生,复成纰紊,故制释论,以解本文,笼小乘于形内,挫外道于笔端,自斯已后,迄于像季,方等圆教,乃盛宣通。
慧恺不揆虚薄,情虑庸浅,乃欲泛芥舟于巨壑,策骀足于长路,庶累豪成仞,聚爝为明。
有识君子,幸宜寻阅其道,必然无失坠也(《释藏》物六)
柳弘 隋 · 杨素
 出处:全隋文卷二十五
山阳王弼,风流长逝;
颍川荀粲,零落无时。
修竹夹池,永绝梁园之赋;
长杨映沼,无复洛川之文(《周书·柳庆附传》)